从大学教师开始

〖从大学教师开始〗

第五〇八章 进展(今天出差,只有一更)

上一章 简介

理顺了主次关系,生物组的工作反倒是推进进度最快的。

沈光林的一通骂,大家反而不敢跟他争主导权了。

毕竟,谁都是爱惜羽毛的,没有切身厉害关系,谁会往死里得罪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呢。

而且,沈光林手下的这帮人也太可怕了,简直专业的吓人,随便说起任何一个研究领域,他们竟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跟上国际先进研究进度,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跟上。

你讲了,他们就能弄懂,而且还能举一反三,你说吓人不。

真不愧是京城大学的高材生们,果然不一样。

如果他们致力于填补“国内空白”的话,哪里还有别人的活路。

1986年的初春,国内科学界最重要和最受瞩目的事件就要属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沈光林身为项目论证组其中的一员,而且是最重要最显现的组长,他的一举一动,自然也是备受关注的。

朱委员经常召集所有的负责人一起开会,这次研讨会,组委会将整个科学领域划分为了7个小组,也就是7个大方向,其中就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计划,能源技术,新材料领域。

在所有的课题组组长中,沈光林是最年轻的,只有他还只是大学教授的身份而已,其他人都已经是学部委员了。

万花丛中一点绿啊,头发斑白的中老年队伍中混进了一个年轻人,显得那么突兀。

沈光林能够跻身为7个项目组的组长之一,已经是超乎常人的想象了。

但是,在沈某人的心里,他应该负责更多项目的,这样才更能显示他的能力所在。

比如,在航天技术方面,沈某人有话说,他原本就是学这个的,而且也知道未来航天科技的走势走向。

但是,这个领域国内人才真的很多,他进不去,而且,在以后,京城大学和五道口技校在这个领域没什么建树,因为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学生不愿意投身这个行业;

在信息技术方面,他也可以发言的,沈光林的很多工作都是为这个领域的蓬勃发展做准备的,他甚至已经开始涉足芯片制造了。

但是,国内科研界更注重的还是超级计算机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