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的少年Ⅰ

〖此间的少年Ⅰ〗

后记

上一章 简介

应出版社朋友的邀约《此间的少年》终于能够按期完稿付梓。搁笔的一刻感觉到久违的快乐和轻松仿佛这些感觉已经离开我很多年了。

《此间的少年》最初是作为我练笔的一篇稿子在朋友们中流传起因是在创作《涿鹿》的过程中读到网上一位女孩的短篇《王语嫣》。这种略带同人小说意味的方式顺从着前辈作家的思路也悄悄背叛着幻想中的刀光剑影把那些似曾相识的人物引入了自我的世界一种很奇妙的温馨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开始抽空写这部同样风格的《此间的少年》回忆一些真人真事然后用大家熟悉的名字使这些故事朦胧起来。

《此间》得到大范围的传播是我没有估计到的原本我以为这种往事的回忆是很私人的事不过看来我错了。也许世界上很多人的往事都如此相似我涂涂写写地回忆时我的读者也会不经意地看见他们自己的影子。

其后清韵书院的主编温柔、网易文化频道的主管咆哮、《申江服务导报》的编辑金颐、北京开点文化公司的颜庆胜以及来自各地的初稿读者都给予我相当多的鼓励也是他们共同的努力使这部稿子得到了出版面世的机会。

在此向这些热情的朋友表示我真挚的感谢。

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中我在北京大学度过了四年的本科生活。

那时候六条精壮的汉子挤在一个小小宿舍里房间里有一张书桌、一只衣柜和三架双层床。冬天下雪的时候必须用透明胶带把碎裂的玻璃粘好夏季炎热的夜里大家打开六张白纸扇吹侃到深夜。那时候我们数着每月的生活费过日子却能扔出最后二十块钱在夜市上买两个人的啤酒和花生米。那时候我们用食堂的鸡腿打赌鸡腿就像一般等价物那样代替了货币流通在宿舍的赌局上。

那时候还有很多事情我想我一生再也不会经历。

就是这种不完美的日子却有人怀念出国以后和一个年长的北大校友喝啤酒他看着天花板说:“那时候我们没有钱……”很怀念的语气。

正是同样的怀念在驱使我记录那时的往事用这些故事为已经失去的时间画一幅素描。

《此间》中使用的人名无一例外出自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侠小说这是初稿读者们一直争论的焦点。有的朋友非常喜爱这种人物的位移也不乏朋友质疑这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