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第八十八章 半日经济圈(上)

上一章 简介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看来自己真是个劳累命,走到哪儿都闲不下来。金矿巡查完了,接下来还要去看各个铜、铁矿和镇子里的工坊。铜、铁矿的情况与金矿差别不太大,就是这里的人更多,锅炉也多,周围的空气都给人烘热的感觉。又用了两天时间,才将所有的矿场走了一遍。经过将近一年的持续发展,这边各个矿场的规模都扩大了很多,产量大大提高,在供给军队使用的同时,还有不少的剩余。

远处的矿场都巡察完毕了,最后才轮到最近的各个工坊。还好在刚开始建设起点镇的时候,就经过了详细的规划,一片工业区集中在东南角。这一片特别划分出来的工业区,耿精忠原本只是打算找些专门做纺织的商人前来设立手工工场。

其实,耿精忠的这些想法并没用多么先进,其实在明代中后期,全国的农产品就已经呈现出了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几十年前的小冰河时期,北方地区粮食大幅度减产导致农民起义不断。而江南湖广一片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直到清兵入关,江南地区还是歌舞升平就是这个原因。最突出的像广东一大片原来的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了粮食进口区,大部分粮食都由湖南一带供给,使得很多地方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

整个起点镇十几万人口聚集在这里,也需要大批的粮食供给,因此福建的各大粮商纷纷在此开设粮米铺,周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到这里。十几万人,除了近五万矿工,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他们的家眷。这里的女人们大部分都待业在家,或是自己做些小买卖或是给人帮工来补贴家用,耿精忠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决定招商引资。

这些妇女们有一半以上都是会纺织的,就是刺绣也都不是问题。这里毗邻月港,只要将精美的丝织品生产出来,迅速便可出口到国外,赚取大量的银子!耿大几兄弟去了一趟欧洲,参观了很多那边的工坊倒是涨了不少见识,他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再按照耿精忠的要求,免费划出了大片地方给纺织大户在此开设手工工场。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大量的厂房被建设好,几万妇女也进入这里工作。这样一来,不仅是这些女人们可以赚到钱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