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第五百三十五章 暗访结束

上一章 简介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在官本位的传统社会,晋商和徽商都讲究官商结合,但是晋商公关手段的灵活性、主动性都远远不及徽商。并不是每一个商业城市都能够成为消费城市,但是扬州就能。现在的社会上就已经有了一种说法,叫做“扬气”。就是扬州味儿的意思,深究的话就是什么东西奢华、讲究到极致,就是扬气。

现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扬州是领风气之先的时尚之都。直到后世十九世纪初都是这样。曾今的《扬州画舫录》中还屡屡提到扬州盐商奢侈的消费风气,选美选腻了,开始选丑,大姑娘大热天在脸上涂酱油,在太阳底下暴晒,比谁更丑些。比有钱,在金箔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集体跑到镇江金山的宝塔上,把金箔往外扔,看谁家的金箔第一个飘到扬州。

这些奢侈消费一开始是作为攀附大官显贵的公关手段出现的,后来成为了一种城市习惯。扬州有个说法叫做乌纱帽和绣花鞋,乌纱帽就是说和当官的交好,自己不能做官也要自己儿子做官。绣花鞋就是好女色。这两个词也代表了扬州盐商的政治理念和生活追求。这个城市的盐商在疯狂消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市民文化和高度专业化的消费市场。

盐商喜欢优美的居住环境,于是形成了成熟的园林建筑市场。养活了大批的花匠、瓦工、木工;盐商喜欢灯红酒绿,于是扬州出现了发达的戏曲艺术和戏院;盐商喜欢山珍海味,于是出现了淮扬菜系和名厨;盐商喜欢悠闲。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茶馆和澡堂。盐商喜欢逛妓院,**又好打扮,于是扬州出现了香粉业。可以说,就是因为盐商的消费才导致了整个城市的繁荣,他们是为拉动城市的内需买单的人。

来自徽州的盐商们大肆消费的时候,扬州本地人在干什么呢?这就要谈到扬州除了官、商人之后的其它两个社会阶层:文人和闲人。而这两个阶层又都是依附于盐商的。先说文人。为什么同样是徽州商人,来了扬州就特别能花钱、会花钱?这恐怕和扬州的文人商人的互动有关系。一两百年来盐商为了附庸风雅也好,真心喜欢也好,都流行养着大量的文人清客。他们除了商人以外。还扮演艺术赞助人的角色。没有扬州的盐商,就不会有后来著名的扬州八怪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