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穿残汉

〖凤穿残汉〗

第一百三十九节 夜渡汉水

上一章 简介

当郭嘉的飞鸽传书传到蔡吉手中时,齐吴联军正在为西渡汉水而做准备。话说组织数万大军渡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秋朝已退,但汉水下游水深江宽,战马无法直接趟水过江。为提高大军过江效率蔡吉遂命人在江上搭起两座浮桥方便车马渡江。

孙策和周瑜得知齐军要在汉水上架设浮桥,双双领着亲兵跑来江边看热闹。就见齐军先在汉水两岸把两艘,三艘,或四艘船联成一段一段的浮桥单元,然后衔尾徐行江中,组拼成桥。连接船只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的竹子。起先齐军仅在两岸固定浮桥,后来因江心风大,为了稳住浮桥齐军便用铁链绑上三、四斤重的山石充当船锚固定船身。而在一些水流湍急的地方,齐军则用大木排数层交差绑成木筏用来代替舟,以减少迎水面,降低桥身水压。

起先孙策与周瑜只是抱着好奇而又轻松的心态在旁观察,待看到造桥的齐军各司其职,不大一会儿工夫便搭出了浮桥的雏形,两人脸上的表情由不得地愈来愈凝重,愈来愈严肃起来。半晌过后,孙策终于忍不住低声向身旁的周瑜探问道,“公瑾,大江能架此桥乎?”

孙策所说的“大江”乃是指后世的长江的下游。长江作为华夏第一大河,历来都是南方势力用来自保的天险。而蔡吉在汉水架设浮桥的做法则让孙策不禁担忧有朝一日齐军会照葫芦画瓢也在长江上横架起数道浮桥。不过面对孙策的疑虑,周瑜却是一边凝视着江面上几近成型的浮桥。一边兀自摇了摇头道,“大江宽四百余丈,数倍于汉水。且江上风高浪急,仅凭浮舟难稳桥身。”

“若将楼船以铁索相连铺以木板乎?”孙策不甘心地追问道。

周瑜回过头冲着孙策似笑非笑道,“伯符,犹记得赤壁否?”

孙策经周瑜如此一提醒,立马就回过了味来,转而失声笑道,“若非公瑾提醒。孤险些一叶障目也。”不过孙策嘴上虽说得轻松,心里却是对齐军架桥铺路的本事颇为眼红。就听他跟着感叹道,“素闻蔡安贞深得墨学真传。能造巧夺天工之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周瑜却是摆起了手道,“伯符有所不知,浮桥并非蔡安贞独创之物。新莽末年。伪帝公孙述为阻止汉军入蜀。曾于荆门、虎牙间架设浮桥,阻断江面,人称虎牙浮桥。此桥后被舞阴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