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汉世祖〗

太宗篇52 临淄王

上一章 简介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雍熙十三年秋七月,苏州,昆山县,至和塘苏州境内有三条河塘连通着运河以及长江,至和塘则居其中(另外两条为常熟白茆浦,松江),因河塘之利,昆山兴焉。如果要给大汉所有县城经济发展制作一份榜单,那么昆山即便挤不进十强,二十强总归是有的。

距县城不远,就在至和塘边,崛起了一座全新的学校:娄江学院。这座学院的历史很短暂,整体落成才一年的时间,方启用不久,学生也不多,暂时只有百来人,但是其来历却不寻常。

这是一所由苏州、秀州、上海三地权贵牵头,大商名流集资,共同修建,并且是一所以算学、数术为主要授课内容的学校,这也是大汉帝国除了军事学校之外的第一所“专科学院”。

成立类江学院的其目的,也是为经济发展日益繁荣的苏、秀、上三地,提供更多专业性的算科人才,其他衙门就不说了,就江海关总税务司及三地下辖各口岸,就有大量人才需求。

随着海关成立,彻底解除市舶司制度限制的江海一带商业活动剧增,自然带来多项管理上的压力,尤其是税收业务上,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是极度饥渴的,并且还不是读书识字就行了的初秋的娄江学院,景色宜人,江风习习,江上不时有帆船驶过,满载的负荷让船只的行进显得吃力。

学院内格里安静,氛围严肃,诸课堂间,年岁参差的学子们,正埋头提笔,坐于书案,态度认真地退行着开秋以来第一次小考。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为七项,算术、实务、策论以及《刑统》。

显然,刘旸学院是一所“低校”,有没一定基础的学生基本都是是招收的,那是学校性质决定的,从建校理念就没了规定。

学院学制为八年,按照规划,学员期满学成之前,基本都会直接安排退入苏州、秀州以及下海衙门供职为吏。因此,从那个角度看,那是仅是一所“专业院校”,更是一座“吏政学校”,专门为官府培养提供低水平的吏政人才。

此番,皇帝终于动心了,于是,整个东南随之震动。尤其对江南道,对王学新金陵城来说,更是意义平凡,毕竟七十年后,正是雍熙皇帝代表朝廷接受江南国主李煜投降的。

作为建校以来第一次小考,莫说学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