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怎么可能不做皇帝(清穿)

〖四爷怎么可能不做皇帝(清穿)〗

第 126 章

上一章 简介

按照所有人对康熙的了解,康熙收到太子的章程,根本就不会拒绝。

康熙是文治武功的大皇帝,他有一切大皇帝的优点和缺点,缺点之一,爱名声。

名声哪里来?

老百姓人轻言微,名声自然是手握笔杆子的,中上层的士绅阶层口中来。

这也是康熙一直以来的策略。国家内忧外患,他要在外头打仗,里头要安稳,他自己又不是千手观音,靠的是官员们安稳地方。

这也是国家一和平了,官员们就要开始享受的原因。无他,康熙不光爱名声,他还重情义,对跟着他的老臣们一贯优容。

哪知道蹦跶出来一个活阎王的刺头四爷。

好嘛,大清的官员们集体在四爷的操办下,整整换了两茬了。

官员士绅们富商们的口袋憋了,国库是真的满了。

满以为自己作为幸存者看着失败者抄家砍头的教训,乖乖的了,国库也满了,四爷就消停了,四爷要折腾关外乃至大清一圈边境上的教育大事了。

国库又、又空了。

这下四爷要休养生息了吧?他们身上可都没有油水了。

四爷开始整顿作坊,改善工匠们的待遇。

挖出来大清最富裕的一波儿,江南盐商、盐官们口袋里的银子,挖出来闲散士绅作为人力,建造学院,办教育。

逼着江南富商们用机器开作坊,无他,匠人们的待遇变得这么贵,你若还请那么多匠人,你养得起吗?不如养机器。

机器一出来,好的匠人的待遇那是飞速上涨。无他,买来机器你要维护啊,维护你要找懂的人来啊,一般的工人大字不识,哪里知道维修?

一连串的蝴蝶效应,要士绅儒家们和富商们急红了眼。

八旗学院和工部每年培养出来的,好的匠人,一年花五千两银子也请不到。以前不用机器,一个再好的匠人,一年也就几百两银子。差距这么大,你还要去工部抢。好的匠人不是地里的白萝卜,大清这么多省份,哪个省份的官员不要业绩?供求不足,可不是要抢吗?

这一抢,匠人们的地位就要爬起来了啊。

孰可忍孰不可忍!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