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

〖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

第0183章:我大宋群臣,最擅长的便是吵架!

上一章 简介

翌日。

大庆殿中,群臣齐聚。

因为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这场争论,各个衙门的主官基本都来了。

在大宋的朝堂上,辩论是永远的主旋律。

到底谁有理,谁能服众,乃是要靠三寸不烂之舌说出来。

并且,这里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必须要将所有反对者说服,才能解决问题。

即使赵顼贵为皇帝,也不可能一言堂,必须尊重群臣的意见。

这就是大宋士大夫官员的特权。

韩琦、富弼、曾公亮、文彦博四人作为南郊封赏的最大受益者,各自坐在一张椅子上,他们只能旁听,而不能参与辩论。

四个老头都是一脸无奈,当下无论是辞去封赏还是接受封赏,都会被人骂。

司马光率先站出来说道:“南郊封赏,乃我大宋三年一次的封赏。若二府作为表率,辞去封赏,一则乃是体恤朝廷之举,此为百官之表率;二则可以让地方官员习之,使得全朝形成节俭风气。我大宋现在仍然很缺钱,唯有不断节流,方能成就富国富民大业……”

司马光所言与昨日并无什么不同,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节流乃是富国强民的主要途径,百官节俭,方是正道!

“一国之财富,是能靠节俭省下来的吗?我要辩的不是这区区的封赏钱,而是我大宋的新法之道。中书若事事以节流为主,不但变法之事会打折扣,可能是事事不成。钱财唯有流动起来,方是钱财。另外中书相公,作为朝廷表率,就应该领取此封赏,不然国家体统何在,莫非以后朝廷赏赐,人人都应该拒之,那皇帝的隆恩何在?此等沽名钓誉的做法,我实在不能苟同!”

王安石就主打一点:朝廷要想富,不能扣扣搜搜,该花的钱就应该花。

二人就像两道泄洪的巨大闸口一般,闸口一开,洪水便倾泻而下。

顿时,群臣都开始发言了。

首先,三司使韩绛一反常态,选择支持王安石,认为两府应该接受封赏。

“我大宋还没有穷到连此等三年一次的封赏都需要节省的时候,两府若辞去封赏,不仅是对官家的不满,更是对自己执掌两府的不满,此赏赐,必须接受!”

这时候,御史中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