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新顺1730〗

第七三零章 修补者的绝望(中)

上一章 简介

两淮盐政使说的这桩公案,一杆子打到了前朝万历四十几年。而这桩公案,其实就是大顺盐政改革的源头。也就是两淮盐政使说的“当初是饮鸩止渴,但不饮不行”。也算是两淮盐政使心态崩了的那种类似于信仰、理想和现实出现了巨大冲突之后的信仰近乎崩塌的来源。大体就是,当时私盐横行,甚至于一些行盐官,认为私盐畅销,利于百姓。其实,这个单从道理上讲,是真的难以反驳的。不管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还是刘钰在欧洲那边鼓吹为了开门的自由贸易理论。都没法反驳。道理对不对?太对了。理论上,朝廷废弃盐税、废弃盐铁专营,全面的私有化、市场化,走私不再是走私,那么私盐也就不再是私盐。那么,基本上按说就能推出来一个结论:盐会降价。有利百姓。道理好像是对的。但现实不是完美道理运行下的世界。也没有一个无需考虑国防、赈灾、水利、教育、政府运转的完美世界。这件事吧,其实就类似于英国的茶税问题。英国茶税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增收窗户税弥补。大明废掉盐税,能收明白窗户税?没钱直接等死?当时当地各地的一些行盐官,是有大义加身的,所以有此大义,是真敢怼的一引官盐都入不了管辖地的。大义有没有用?有用。太有用了。有用到私盐贩子也觉得,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是有减轻百姓负担这个大义在身的。有用到查办私盐的底层官吏,面对私盐贩子的时候,内心也会先矮三分,觉得自己做的不对。历史上,这种心态从明末一直延续到18世纪初,以至于很多地方确实就是在心理上对私盐贩子矮一头。心理上先认为错在自己、自己理亏。这种心态非常好理解,而且屡见不鲜,久后亦多常见。明确来说,就是意识形态层面彻底崩了。这种事,不能诛心地去讲,说是行盐官一定是中饱私囊,收了私盐贩子的钱、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三七分成之类的。虽然大部分确实是,但毕竟波士顿倾茶不也是开国之始、喜迎荷兰入主伦敦削弱王权也是光荣革命嘛。不能诛心,便可以假装这就是萌芽意识的觉醒。断章取义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