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新顺1730〗

第七八四章 工业革命(一)

上一章 简介

城市和人有时候是相似的。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并不会引发多少关注;而明人的悲欢离合,总会引发许多人的在意。
扬州、淮安,就是一直以来的明星城市。
这样明星城市的衰落,给文人群体带来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隋唐时候繁华、两宋时候繁华,甚至蒙元时候也不差,到大明依旧很好。但却在大顺的手里毁了。
一千年的文华,毁于一旦。
一千年的风物,化为丘墟。
原本的历史上,郁达夫曾经怀揣着一千五百年来的诗人赞歌和历史梦幻,去往扬州,寻找他梦中的江南。
但到了之后,却给林语堂写信:我劝你不必游扬州,还是在上海梦里,想象欧阳公的平山堂;王士祯的红桥;《桃花扇》里的史阁部;《红楼梦》里的林如海;以及盐商的别墅、乡宦的妖姬……不必游,在梦里,倒来的好些。
如今于大顺,更是如此。
如今不只是一两座城市的兴衰,更仿佛是一种象征。
一种千年文脉、一种千年传承的转型与阵痛,以及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的苦难。
还有,就是文人的梦碎。
资本南渡之后繁华起来的松江府,不是扬州的味道,而是一种新时代的充满铜臭的味道。
缺了扬州的歌姬、缺了小秦淮河的风雅、也缺了盐商的奢靡精致。
从数据上看,效果其实很好。
大量的资本南逃过江,资本聚集之下的效应开始体现,更多的轻工业发展起来,哪怕是朝廷的赋税、刘钰的依托资本和田产收税的改革,数据都是非常向好的。
甚至可以说,江南地区,迎来了对外贸易和资本活跃的黄金时代。
但味儿……不再是文人心中的江南味道。
雪片般的讽刺、弹劾、控诉,都没有对刘钰造成太多的影响。
因为皇权不在乎扬州的衰败,只在乎中央的财政收入是否受到影响。尤其是在漕米不走运河之后,连漕米稳定的担忧都不存在了,扬州已经成为了皇权心中的可抛弃的代价。
所以在惟新元年改革的时候,皇帝就给刘钰拨派了军队,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