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新顺1730〗

第七八七章 工业革命(四)

上一章 简介

英国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基础,是在产业革命之前已经发生的农业革命。
但大顺是没必要学这一套的。
或者说即便要学也要搞清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而不要去刻舟求剑。
因为两者的情况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英国人非常自豪地说,圈地之后,再加上农业革命,英国的小麦每英亩产量,从原来的每英亩2.15夸特,提升到了3.25夸特。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
一英亩,等于6亩地。
一夸特,在诺曼征服后作为小麦重量单位,是512磅,大约是450斤。
换成更容易理解的数据,圈地和农业革命之前,亩产是150斤;圈地和农业革命之后,提升到了200斤。但到200斤的统计这一步,已经是1800年了。
这个数据,对大顺而言,毫无意义。
因为纯粹技术意义上的农业革命,在西汉,已经完成了。
亩产150斤,而且还是单季种植、还要休耕,这很高吗?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大顺而言,大顺特色的“工业革命前置的农业革命”,是搞到一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不是去搞什么亩产革命。
因为就现在这个没化肥的时代,大顺的亩产已经到顶了,不可能再高了。
重要的,是找出一个地方,一百亩地的粮食,种植者全家只能吃30亩,剩下的70亩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
对上,使得朝廷在白银涌入后的不知所措中,不会倒退回实物税,而是确信钱可以买到粮食。
明末一些大儒认为明初制度好、认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白银货币毁了大明的思潮,其实就是面对实物税改货币税、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巨量流入后的不知所措,人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会自发反动追溯,大顺终于克服了这个不知所措。
对下,使得工商业发达地区,可以种植经济作物、从事工商业发展,从“鱼米之乡”、“漕米之半”的商品粮基地地位解放出来。
“产粮大省”,在资本主义发展中,从来不是个好词。比如后世的河南、东三省、苏北。
但又是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