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新顺1730〗

第二四一章 事已毕(上)

上一章 简介

黄河问题,曾经确实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但大顺的黄河问题,又和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的情况有所不同。

以大顺而论,黄河问题最大的难点,其实只在于黄河河道无人区的迁徙。

这就是大顺和以往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不同的地方。

而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对于黄河问题,最大的难点……实际上,只怕根本不可能在乎所谓的黄河无人区的百万百姓。

黄河问题,从明朝末年开始,就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古人又不傻,知道黄河早晚要决口北流的人,多了去了。知道黄、淮、江、济这四渎合一,爆出一个超大规模的洪水,那就直接要出大事。

只不过……

历史上,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要解决黄河问题。

但满清河道总督杨方清,一针见血,只指问题的本质:

【黄河古今同患、而治河古今异宜。宋之前治河,但令入海有路,则可南亦可北。】

【元、明、以迄我朝,东南漕运,由清口而上二百余里,皆赖黄河转输。是治河即所以治漕,故只可以南而不可以北。】

这,基本上就是自从明末黄河开始在淮河水道上屡屡为患,却一直没有搞大规模工程的根本原因,本质问题。

你要说满清这种迁界禁海的王朝,能考虑黄河无人区的百万百姓,那纯属扯澹。

根本问题就这么回事。

漕运得用黄河的水,从清口往上二百余里,全要靠黄河。

所以,黄河只能从南边入海,不可能从北边入海。哪怕说,脑子清醒的人,都知道,早晚的事。

但是,只要不解决漕运问题,啥也白扯。

历史上,从1652年朝中给事中建言复黄河禹道、到1852年魏源着书说黄河北决必要出大事,整整二百年时间,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最终全都卡在了“漕运”这件事上。

前期,这个倒也没必要过度吹毛求疵,前期既没这个紧急的需求,也没这个财力能力。

而终于熬到了乾隆年间,财力人力物力、政治稳定什么的都有了,建议干大工程的《论河道宜变通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