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新顺1730〗

终章 九三年(五)

上一章 简介

此外,还有个非常大的区别。

就是大顺之前的改革、征伐等,实质上获取了从东北到日本再到南洋的粮食。

这就使得,大顺在先发地区的改革,遇到的情况,是“米贱伤农”,倒逼着地主转型。

而不是法国重农学派,搞出的“米贵大乱”,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全国性的混乱。

这俩,是自由贸易的一体两面。

本质上是一回事。

但区别挺大的。

前者,能压住。

刘玉就生生压住,米贱伤农就伤农,愣生生压死了粮价,极大地促进了松苏地区的工商业发展。

后者,压不住。

粮价低,最多不满。

粮价高,高到压根吃不起,那是要出大事的。

即便说,这两件事,是一回事,都是自由贸易。

但区别之大,只要理解“人不吃饭会死”这个道理,就能跳出纯粹的经济学,理解这两者的区别。

而且,还有一点。

法国周围……这么说吧,法国在周边,没有拿到工业,或者手工业的全面优势。

欧洲各国的手工业发展、城市化发展,促使粮价不断升高,也造就了法国的投机商不断折腾粮价的现状。

而大顺周围……手工业,或者说,工业,没一个能打的。

朝鲜不提,日本不提。南洋……南洋连针头线脑,在明末之后基本都是华人依靠本土生产垄断的。

唯一一个能和大顺掰掰手腕子的印度,奈何只是个地理概念。奥朗则布一死,大顺一战获胜,用老马说的【商业资本获得统治权后的劫夺制】,直接把印度的手工业搞废了。

这么说吧。

大顺内地的手工业,其实已经真的很强了,强到即便说改革之前鲁西北的纺织业,拿到1700年的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水平。

而沿海先发地区的手工业和工业,因为原材料、运输、相对优势、粮价、人力成本等等因素,比内地的更强。

这就使得,大顺在改革后,在先发地区,当然是赞同自由贸易的,反正只要粮食不缺、粮价稳定、海军在手、南洋日本暹罗等皆在控制范围之内,能出啥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