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狙击手

〖中国狙击手〗

四十六 重逢

上一章 简介

41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几场连绵的秋雨过后,就下起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面对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博克元帅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随着冬季的到来,俄罗斯土地上那些被秋雨泡涨的土路形成的无法通行的烂泥潭终于重新被冻结成可以供装甲车辆通行的坚硬道路了,忧的则是随着气候越来越寒冷,而对此毫无准备的德军后勤部门有些欲哭无泪,本来已经非常沉重的后勤保障根本没有多余的能力再为前线的士兵们送上冬季的服装,战士们不得不穿着单薄的夏季军服在寒冷的北风中不断瑟缩抖。

为了争取在最寒冷的季节到来前夺取莫斯科,博克元帅不得不驱赶着他手下那些已经疲态毕露的士兵们向前方拼命地进攻。

德军步兵集群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配合下相继占领了布良斯艮、图拉这些莫斯科周边的卫星城镇,面对德军势若疯虎潮水样的攻势,苏军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逐步退向莫斯科外围防线。

到1o月末,前线如下:加里宁库宾卡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图拉。

形势越来越危急,苏联设在莫斯科的大部分重要工厂和专家级人员已经转移到了古比雪夫(今天的萨马拉),莫斯科火车站一辆负责运送苏联高层人物的专列静静地等候着,斯大林在站台上艰难地徘徊了两个小时后,最终毅然决定留下来和他的人民一起战斗。

这个苏联的领袖象他的名字一样(斯大林的俄语意思就是“铁人”)用他那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性格在他大儿子被德军俘虏后又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送上了战场。(斯大林的大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于1941被德国俘虏,希特勒曾企图用雅科夫交换被苏联军队俘获的一名德军高级将领,但被斯大林拒绝,雅科夫后来牺牲;二儿子瓦西里在战争中是一名勇敢的飞行员。)

英勇的苏联人民高喊着:“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的口号前赴后继地开往战场,工人武装起来了,农民武装起来了,学生武装起来了,甚至妇女都武装起来了,莫斯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街上到处构筑起了战斗的堡垒,连克里姆林宫都不例外。

11月7日,在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的危急时刻,斯大林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