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

〖战国之平手物语〗

第五十一章 莫名的期待

上一章 简介

人吉城的西面地域,隔着南九州最大水系球磨川,平手汎秀的讨伐军与岛津义久的主力部队保持对峙。

前后几十里,水上完全见不到任何桥梁,不知道是一直就没建过,还是被敌人所拆毁了。同时由于水流湍急兼与地面有高低落差,摆渡行舟也极为困难,堪称天险。也难怪对方要选择在这里进行防卫作战了。

好在河面宽度有限,倘若岛津家军队在岸边严防的话,平手的士兵就可以用先进的火器来进攻打击。

一百步左右的距离,刚好让绝大部分的弓箭、焙烙、铁炮都难以使用,大筒却依旧可以发挥出全部的威力。

不过岛津家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山猴子,严格来说,人家才算扶桑列国里最早接触南蛮火器的先驱呢。他们军中铁炮的比例一点都不低,只是限于财力不足,供养不起粗口径的大家伙。

平手汎秀前前后后一共命令“春田屋”修复和仿造了三四十门的重炮,都有几千斤重,需要装上轮子,用牛马畜力拉载,还上不了山路,使用起来更是要一二十人手忙脚乱。但威力也很惊人,发射时有地动山摇的气势,无论什么猛士挨上一弹,就立即变为肉团,连全尸都保存不下来。打到石头墙面上,也能砸出肉眼可见的大坑。

于是才有“国崩”的美誉。

最近又在尝试,出产一种二三百斤重,三尺以内长度,口径一寸左右的小炮,这样的话造价只需六分之一,四个彪形大汉栓起绳子弄俩扁担就可以扛起来走,不再会受到地形阻碍。有效射程会大大缩短,且面临石制工事将会无力,但考虑日后可能存在打土围子的治安战,已经够用。

其实这个规模,在扶桑人们眼里已经是“大筒”级别了。

这次来九州,便让旗本部队带了“国崩”十二门,“大筒”四十七支。现在正好隔着河岸,让岛津家体会一下近畿人的“热情”。

对面倒是也有能力反击。

平手汎秀问九州当地的“带路党”,岛津军究竟有多少大型火器,结果得到的答案是众说纷纭,牛头不对马嘴。倒是擅长此道的丹后国人稻富佑直,凭借观察和聆听,断定对方共有九门火炮可以造成跨河的有效打击。其中七个应该是普通意义上的“大筒”,另外两个则有“国崩”六七成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