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最后的三国〗

第704章 北地胡

上一章 简介

由于晋蜀两国在基本的原则上达成了共识,所以谈判进行的相对顺利,主要就是双方在潼关、武关驻防兵力的多少问题,经过谈判,双方确认,以目前双方实际的控制区域为边界,实施休战罢兵,协议达成之后,双方在边界五十里的范围内各自只布署一万人的常备军队,其余的军队,必须退到到五十里的范围之外。

至于休战期限,协议上并没有明文规定,对于这一点,双方都有些心照不宣,毕竟谁也不清楚胡人的叛乱何时才能平定,而平定内乱之后,毫无疑问这份协议便失去了约束力,双方随时开战都有可能。

反正纸面上的东西谁都不会太认真地对待,之所以双方能坐下来谈,只能是说明双方都有这方面的诉求,都希望能得到自己所需的东西。

协议达成之后,陈寿和杜轸立刻动身返回了潼关。

如此之快地就达成了停战协定,众蜀将都暗暗称奇,刘胤却是不以为意,因为他知道,现在的司马炎,比自己更为迫切地需要这份停战协定。

根据协定,刘胤将撤防潼关的大部分兵力,在潼关和武关只保留一个营的驻防兵力,其余的军队,都回撤到了长安。

此事事先刘胤已经和刘谌协商过了,达成了一致的看法,不过雍州刺史郤正对此却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刘胤此番与晋国私下达成休战协议,有越权的嫌疑,尽管刘胤是都督雍凉诸军事,假节钺,有先斩后奏之权,但关系到国家之间战与和的重大决策,如果不请示朝廷,擅自作主的话,恐怕甚为不妥。

不过对此刘胤也有答复,现在朝廷尚在南中,数千里之遥,就算是驿路通畅,书信往来一次至少也得几个月时间,现在前线战局变幻莫测,如果事事都要向朝廷请示汇报的话,那么肯定会贻误战机。

何况此事刘胤已经写好了奏章,向朝廷做了汇报。

事实也证明刘胤的决策是正确的,就在刘胤刚刚回兵长安之际,就接到了匈奴人郝散、郝元度在冯翊郡的夏阳起兵造反的消息,而且此次叛乱波及的速度极快范围之广,令人瞠目,短短半月之间,冯翊、北地、新平、安定四个郡都陷入了战乱之中,马兰羌人、卢水胡人、氐人和河西匈奴一道回入了叛乱,声势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

对刘胤的质疑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