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最后的三国〗

第836章 忿恨

上一章 简介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

陷坑是对付骑兵比较有效的手段,骑兵速度较快,一旦踏上陷坑,再想抽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了,连人带马跌落进去,瞬间就会被坑底的利刃给刺穿。

赵固率军而出,打前战的基本上也全是骑兵,赵固就是想用骑兵的速度来摧垮晋军的防御阵地,但速度越快,跌落到陷坑之中的可能性就越大,许多的骑兵本来正在高速奔驰着,突然地马失前蹄,连人带马就消失了。

前面的跌落进去,后面的收势不住,也会跟着冲下去,短短的一截路,匈奴军就损失了不少的人马。

赵固一看情势不妙,再这么冲下去,损失只能是更大,他不得不下令匈奴骑兵放缓速度,并在前面派出探路的士兵,把前面有陷坑的地方标出来,好让骑兵绕过去。

速度放缓之后,倒是再没有匈奴兵掉到了陷坑里了,但匈奴人的整体攻击速度,已经完全地降了下来,等他们推进到晋军大营的前面,气势已经是荡然无存了。

这正是羊祜所要的效果,指望陷坑根本就不可能消灭多少匈奴兵,陷坑的真正用途,就是来延缓敌人的进攻速度的,如果让匈奴人把攻击的速度提起来,以骑兵的冲击力,那是相当可怕的。

而现在匈奴兵为了躲避陷坑,降低了速度,等他们到达晋军营寨的前面,面对的是一条极宽的壕沟和如雨的箭矢,匈奴人的突围之旅,注定不会太平坦。

不过为了突围的成功,赵固也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冒着箭雨,强填壕沟,不计伤亡代价地发起狂攻,试图从晋军营寨之中撕开一条道来。

晋军当然不可能让匈奴人如愿,羊祜调动军队,采用积极的防御手段,拼命地阻挡着匈奴人的进攻,双方在晋军营寨的前沿阵地上,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刘渊这边也派出了人马来接应赵固,一个从里往外攻,一个从外往里攻,里外夹攻,拼了命的也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高都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