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最后的三国〗

第1176章 火烧荥阳

上一章 简介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由北而南,绵亘不断,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朝霞暮烟,变态万状。更新最快北面,滚滚黄河紧贴山脚而过;西南,万山丛错,群峰峥嵘。这里,不仅谷深坡陡,崖壁参差,而且西有成皋之险,东北有敖仓之粟,南有重镇荥阳,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楚汉相争之时,汉军趁项羽东击各地之机,出兵夺取成皋,后屯兵广武,阻楚西进。楚王项羽急忙率兵西来,亦屯兵广武,和汉军隔涧对垒,两军在此连番争夺,相持数月,最终因楚军缺粮,军心涣散,加上韩信也出兵击楚,项羽被迫与汉约和,以“鸿沟”(即广武涧)为界中分天下。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指此鸿沟。

陆抗沿着黄河西进,自然不可能不考虑黄河北岸汉军的威胁,但黄河千里防线,陆抗根本无法预知汉军会从那一个渡口渡河,如果全面沿河防御的话,吴军的兵力又显得不足,更何况陆抗最主要的进攻目标是洛阳,对于黄河北岸之敌,也只能是略加防范,在几个重要的地方布置重兵在行防守,比如虎牢关和荥阳,处于东西通道之上的要镇,自然得重点防御。

而且荥阳是吴军的屯粮之所,吴军从各地调集来的粮草都集中屯放在荥阳,然后再向前线转运,荥阳之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蛇打七寸,刘胤选择的攻击点自然是吴军的要害之处,荥阳是联结东西的通道,更是吴军的屯粮之所,如果汉军拿下荥阳的话,吴军不光是退路被掐断那么简单,一旦失去了粮草供应,吴军将会不战自乱。

不过陆抗又焉能不重视荥阳的防御,黄河防线太长吴军兵力有限无法兼顾,但守住荥阳一城,陆抗却是有信心和把握的。

陆抗安排平东将军张象为荥阳守将,平寇将军蔡敏率兵三万驻守荥阳,而虎牢关与荥阳相距不远,一旦荥阳有事,驻守在虎牢关的镇南将军伍延便可随时增援,互为呼应。

罗宪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布署渡河作战之事宜。

既然确定要从广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