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顺治末年

〖重生在顺治末年〗

第二百八十九章痛并快乐着的老康

上一章 简介

现在蒙古人的生活属实不太好,不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也差不多了。

由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政策,近些年来,黄土高原好多地区的百姓也搞起了畜牧养殖。晋地人本就善于经商,又有朝廷的扶持、组织和政策上的倾斜。

除了牛羊以外,他们还养殖鸡、鸭、猪、兔。而黄土高原地区百姓种植的牧草是紫花苜蓿,众所周知,那玩意产量高,好事弄,易生长,品种又是经过空间改良过的。一种下去,就可劲儿的疯涨,割了一茬,马上就又长出来一茬。这样一来,牲畜或家禽就有了丰富的饲料。而水土保持住了,牲畜的饮水也没了限制。所有的制约条件都没有了,养殖的规模自然也就越发展越壮大。

而且晋地人的经营理念很先进。不管养啥,几乎都是一个,或附近几个村镇联合起来养殖同一种牲畜或家禽,形成了集约型的规模养殖。而产出的各种制品和副产品也是详细分类,统一对外销售。不紧当地商铺林立,出售各种各样的特产。而且这些晋商们还敢于走出去,几家一合伙就能凑成一个小型的商队,几乎把他们的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是通过海路卖到了海外。在市场上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这样一来就给靠畜牧业维生的蒙古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往大了说,这种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再加上接连不断的战乱,试想蒙古百姓的生活怎么好得了。

一场让人震撼人心的阅兵仪式,把一大帮子蒙古王爷。台吉,部落首领完全震慑住了。仪式结束后。他们纷纷向康熙表示了归附之意,其中就包括喀尔喀蒙古全部。这正是康熙想要的。也是此次他不远千里跑来举行多伦诺尔会盟的初衷。当然也就乐呵呵的接受下来了。

要知道,蒙古各部族,除了科尔沁以外,以前虽然名义上是以朝廷为尊,可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政。很多时候是不听朝廷号令的,而朝廷对他们也是一边拉拢,一边防范,还一直不停的使手段,下绊子。明里暗里的做了不少事情来削弱蒙古的实力。

几代人的努力如今终于有了回报。对此,康熙显得有些志得意满,也越加的意气风发起来。当然对那些表示了忠心的“小弟”,他也不会吝啬。该封赏的封赏,该优抚的优抚,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康熙忙得是不亦乐乎!可接下来事情就来了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章 目录